荔仙莊園 Chateau Prieure-Lichine
荔仙莊園,是梅多克地區最為零散的莊園之一,大約有40塊葡萄地四處分散在瑪歌地區。其歷史可追溯到中世紀,當時矗立在這片土地上的是一間本篤會Benedictine小修道院。與大多數的波爾多莊園,如貝卡塔納莊園Boyd-Cantenac和紅顏容莊園Haut-Brion,以及遠至包括布根地及德國葡萄酒之河沿岸地區在內的莊園一樣,荔仙莊園的前身是一個教會的修道院。
本篤會的修道士們是第一批在這里栽培葡萄樹的人,那時的酒主要是供以用餐和宗教儀式。但數個世紀后,這里的酒也開始外售,為修道士們帶來了很不錯的經濟收入。那時的銷售檔案證明當時的售價甚至可比今天的一些包括寶馬莊Palmer在內的三級莊的酒價。
18世紀末期的大革命期間,卡塔納小修道院被杜寒Durand買下,隨后又將其賣給了貝吉斯(Pages)。貝吉斯死后,這片土地由他的遺孀接手,并見證了1855評級時莊園被評為四級莊的輝煌時刻。此后小修道院經歷了一段頻繁易主的過程再加上當時的一些像粉孢子和根瘤蚜之類的葡萄園疾病,以及經濟蕭條和戰爭的影響,莊園陷入了衰落狀態,卡塔納小修道院逐漸陷入崩潰,所產的葡萄酒售價低廉。
1951年,亞歷西斯-荔仙Alexis-Lichine聽取了朋友的意見,以8000英鎊買下了小修道院。1953年列級名莊理事會Syndicate of Classified Growths正式批準把小修道院的名字更改為荔仙莊園Prieure-Lichine。
擁有超過60次的買賣二三級莊的經驗,作為一位出色的旅行家以及不知疲倦的法國葡萄酒的外國宣傳員,同時也是《在法國葡萄酒路上On the Wine-Routes of France》和《葡萄酒和蒸餾酒百科全書The Encyclopedia of Wines and Spirits》作者的荔仙先生,通過從附近名莊買入或租借土地不斷地擴充葡萄園,使莊園橫跨了瑪歌產區的五個公社:瑪歌Margaux、卡塔納Cantenac、拉巴德Labarde、阿爾薩克Arsac和蘇松Soussans。他還擴展并修建了酒窖,并根據莊園所處狀況對其進行大量投資。且對莊園的建筑十分關注,荔仙莊園的一部分建于14世紀,包括原小修道院的一部分。
1989年,在亞歷西斯離世后,莊園由他的兒子沙查Sacha接手,一開始的時候,他表現出了與他父親一樣的熱情與努力。1990年,酒窖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張,葡萄園面積也再創新高70公頃。
另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米歇爾羅蘭Michel Rolland的加入,沙查一直非常認真地向這位著名的釀酒顧問學習。然而,莊園卻在1999年6月以2850萬美元的價錢被賣給了伯蘭德集團Ballande,這是一間集礦業,農業與運輸于一體的公司,總部設在新喀里多尼亞New Caledonia,直到今天,它們依然在經營著莊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