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山莊園 Chateau Montrose
酒莊地位
自1989年以來,玫瑰山莊園已經成為波爾多圣埃斯泰夫地區最穩定的列級名莊,最近一些年份其穩定的質量已經超過極具競爭力的愛士圖爾酒莊(Chateau
Cos D'Estournel)和凱隆世家酒莊(Chateau
Calon-Segur),玫瑰山莊園不遺余力地提高釀酒水平,如果當年的分級能修改的話,玫瑰山莊園應該有實力摘得梅多克地區一級酒莊的頭銜。
酒莊歷史
1815年,一位在本區頗有財力的地主杜姆林(也是著名的凱隆世家酒莊Calon-segur的莊主)買下了圣埃斯泰夫南邊靠近吉倫特河的一塊小山坡。這個山坡土質不錯,有不少可保溫的礫石,下層土壤則是含鐵質的黏土及一些石灰巖,坡上長滿了紫紅色的石南花、金盞菊和荊棘。從1815年起杜姆林開始一步步開墾,10年后該園所出產的葡萄已能順利釀出好酒,杜姆林給這支新酒取名“Monrtose”,此名的原因杜姆林并未透露。有人推測大概是因為從本園向吉倫特河望去,每到中午水氣氤氳之時整座山成了玫瑰色(Rose),遂取名“玫瑰山”(Montrose)。1824年杜姆林以60萬法郎售出凱隆世家酒園,所得全部投入到玫瑰山莊園的擴建中,功夫不負苦心人,在1855年梅多克評級中,玫瑰山莊園榮獲列級酒莊二等苑的殊榮。
1861年杜姆林死后其后代無意經營,1866年遂以百萬法郎賣給多弗斯家族。繼任園主多弗斯繼續擴充本園規模,到1887年多弗斯去世,因無子嗣繼承而拍賣時,本園已差不多達到今日的局面。總計95公頃,其中葡萄園為68公頃。此次新東家以150萬法郎購得本園。新東家荷斯坦家族家財萬貫,已經購得了鄰園柯斯,在1896年以80萬法郎的價格半賣半送給女婿查莫魯。查莫魯本人是在圣艾美隆最有名的酒莊飛卓莊(Chateau
Figeac)內出生,因為其母即是飛卓莊莊主的掌珠,同時也繼承了岳父留下的柯斯園。查莫魯對政治也有興趣,自1900年起至其逝世的1925年為止,曾連續擔任圣埃斯泰夫鎮長達25年。在死前,他將柯斯園賣給吉內斯特家族,但仍保有本園,其家族迄今仍是本園唯一所有人。1960年,Jean-Louis
Charmolue(現任莊主)接管酒莊。自此以后,玫瑰山莊園實施了一系列技術革新。在1983年建立了新酒窖后,2000年又修建了一個新的釀酒廠。
從整個發展歷程來看,玫瑰山莊園就像是一個豐衣足食的資產階級。自1815年建成后,一切都按部就班,沒有發生過驚天動地的故事,頗似巴赫的音樂,四平八穩但又薄灑飄逸。
葡萄園概況
玫瑰山莊園葡萄園面積達68公頃,土壤均為砂石相間,排水功能甚佳。由于靠近吉倫特河畔,氣候十分適宜。這里種有60%赤霞珠、32%梅洛、6%品麗珠和2%小維多,植株平均樹齡為39年,種植密度為9,000株/公頃,平均產量約為4,200公升/公頃。葡萄采收比梅多克其它地區的都要早,均以人工方式采摘。采摘時間是根據專家品嘗葡萄和技術分析的結果來確定。
釀造工藝
酒莊采用傳統工藝釀造,在溫控不銹鋼酒槽中進行酒精發酵。在發酵期間,葡萄汁會進行日常的循環旋轉和大規模的循環旋轉。整個裝桶過程會持續21天左右,時間的長短取決于釀酒年份的具體地點。蘋果酸-乳酸發酵在不銹鋼酒槽中進行。
葡萄酒特點
玫瑰山莊園以顏色暗紅,酒性含蓄內斂,深沉復雜、單寧深厚著稱,至少需要陳放20年甚至更長時間,才會顯露特性。所以許多飲酒人會覺得此酒有“放不開”的沉郁氣息。在20世紀60年代及70年代,本園一度超越了柯斯,80年代因園主改變策略想制造較“和順”的酒,以至于酒性轉弱,反而弄巧成拙。于是,自1986年起,酒莊又重新恢復到原來那種強勁有力、深沉復雜的風格。玫瑰山莊園的正牌酒像所有圣埃斯泰夫列級名莊酒一樣,酒色深且強勁,具有良好的架構,復雜的芳香和極好的雅致,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近期最佳年份有:1982年、1986年、1989年、1990年、1995年、1996年、2000年、2001年、2002年和2003年。自1983年開始,本園推出副牌酒“夢露斯達摩干紅”(La
Dame de Montrose,也譯作“玫瑰夫人”),價錢中等,較易入口,也頗受內行人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