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光明日報)
長期以來,意大利一直是世界最大的葡萄酒生產國之一,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制的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兩百年,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葡萄酒文化。然而,在氣候變化和經濟危機的雙重負面影響下,意大利葡萄酒產量下降,部分酒廠和酒窖被迫關閉,葡萄酒產業一度陷入危機。近年來,隨著中國葡萄酒市場的不斷增長,意大利葡萄酒產業看到了新希望。
意大利畢略商業咨詢機構近日發布了關于意大利葡萄酒出口情況的市場研究報告。報告在對歐盟以外的全球十二大主要葡萄酒消費國進行研究后指出,意大利2017年第一季度葡萄酒出口額同比增長6.3%,增長幅度大于同為傳統葡萄酒出口國的法國和西班牙,僅排在智利之后。報告指出,這十二大葡萄酒消費市場占據全球非歐盟國家葡萄酒進口總額的96%,意大利葡萄酒出口額排在法國之后,約為7.1億歐元。
畢略商業咨詢機構首席執行官巴羅塔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在所有葡萄酒消費市場傳遞出的積極信號中,中國市場無疑最令意大利葡萄酒產業感到興奮。據統計,意大利對華葡萄酒出口僅在今年一季度就增長了15.9%,遠超其他競爭對手。很快我們就能看到傳統葡萄酒市場將發生的巨大變化,中國將迅速成為全球葡萄酒的主要消費國,當然也是意大利葡萄酒產業的未來。我們認為,意大利葡萄酒行業應提早做好準備迎接這一新的變化,包括在中國組織更多的葡萄酒培訓、品鑒和推廣活動,使中國消費者更好地認識意大利的優質葡萄酒,進一步搭建暢通高效的合作平臺。”
除了意大利大型葡萄酒生產企業外,一些同樣擁有較高品質,但規模較小且并不為人所知的葡萄酒品牌也感受到了中國市場的巨大魅力。前不久,記者應當地政府邀請到意大利普利亞大區(Puglia)萊切省納爾多市采訪。納爾多市人口僅有3萬,除旅游業外,葡萄種植是當地的主要支柱產業。當地一家葡萄酒生產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僅僅十年前,納爾多還沒有能力生產自己品牌的葡萄酒,種植的葡萄大多只能賣給意大利北方的大型葡萄酒企業,進而加工釀制成葡萄酒并銷往世界各地。雖然納爾多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和肥沃的土壤孕育出各種品種的高質量葡萄,但長期以來這一簡單的農產品原材料輸出模式很難提高利潤,嚴重制約當地經濟發展。近年來,部分中國葡萄酒經銷商來到納爾多,并與當地葡萄種植企業展開合作,使當地由葡萄種植發展成葡萄酒生產,葡萄酒出口額逐年增加,為當地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全世界葡萄酒市場中,中國對我們來說是最重要的。我們生產的最高品質的葡萄酒幾乎全部銷往中國,其中一款用80年以上老藤結出的葡萄釀造的葡萄酒大受中國市場青睞,這不僅反映出中國消費者的消費能力,更體現出中國消費者對品味和質量的高要求。未來,我們會根據中國消費者的喜好加大新產品研發力度,爭取生產出更多符合中國消費者口味的優質葡萄酒。”這位企業負責人滿懷信心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