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什么葡萄酒才是好酒”這個問題,可謂見仁見智,并沒有統一的標準。挑選葡萄酒時,切莫人云亦云,最重要的是根據自己的口味和經濟實力來做決定。記住,適合自己口味的,才是好酒。
誤區1:掛杯就是好酒
很多葡萄酒愛好者一定都知道,好酒是一定會掛杯的,但反之卻不一定正確,即能掛杯的紅酒并不一定是好酒。也就是說,掛杯與否并不是衡量一瓶葡萄酒好壞的標準。很多經驗豐富的侍酒師認為,產地和年份才是判斷葡萄酒品質高低的標準之一。
誤區2:陳釀酒一定是好葡萄酒
業內將一些過分迷戀葡萄酒陳年因素的人士稱之為葡萄酒“啃老族”,是因為其總認為經過橡木桶陳釀后的葡萄酒一定是品質優質的好酒。其實不然。類似博若萊新酒這樣的葡萄酒就不需要也不能陳釀,而應該趁新鮮的時候飲用。此外,澳大利亞、新西蘭、智利等新世界國家所產的葡萄酒也不乏高品質者,在年輕時飲用最好,一經陳釀后品質反而降低。
誤區3:包裝精美就是好酒
一些消費者買酒時,對一些外包裝花花綠綠的葡萄酒很有好感,再加上酒水導購從旁大肆鼓吹,便認為包裝花哨的酒多半就是好酒,卻殊不知陷入了“以貌取酒”的誤區。拿洋酒為例,一些品質優異的進口葡萄酒并沒有精美的包裝,但卻是名符其實的好酒;反之,國內一些山寨酒雖然身穿華麗的“外衣”,但仍是低端次級酒。
誤區4:價高一定是好酒
一些消費者認為,價格高昂的葡萄酒定然是好酒。殊不知,現下一些不法商家所售上千元的“名牌”高價酒,其實是用價格僅十幾元的原料勾兌而成。反之,一些售價百元左右的新世界國家葡萄酒,因為口感清新、果味濃厚,反而很受消費者的喜愛和侍酒師的推崇。
誤區5:大師推薦款一定是好酒
一些葡萄酒愛好者購買酒水時,喜歡詢問哪些酒款是國際知名葡萄酒大師推薦的酒款。對此,一位法國留學歸來的侍酒師張女士認為,國外葡萄酒大師們的口感和中國人并不完全相同,他們打分較高的紅酒中,有的單寧過于濃厚,不一定適合國人口味。
好的葡萄酒必須要平衡(Balanced)!平衡,或者說和諧,最簡單的形容是:酒要順口!如果從技術上考量,在于酒的酒精度、酸度、芳香、口感等等方面,要中規中矩,不缺失,也不過分。
平衡,是一支葡萄酒達到及格線的標準。如果一支酒無法做到平衡,或者說喝起來“不順口”,那就無需再進一步討論它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