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品質卓越、價格高高在上的勃艮第特級園葡萄酒的影響,巴羅洛葡萄酒生產商也紛紛在酒標上貼葡萄園來銷售。只要標上葡萄園的都會售價不菲,從而很多差酒以次充好,嚴重影響了巴羅洛的品牌形象,這時極度需要一個完整的葡萄園分級,來規范巴羅洛葡萄酒品質。于是意大利著名酒評家路易吉·維內里(Luigi Veronelli)倡議創建巴羅洛葡萄園的分級制度。
20世紀90年代,亞歷山大(Alessandro Masnaghetti)運用復雜的電腦模型制圖,經過不斷的探索鉆研,創造了皮埃蒙特葡萄園分級制度,這是再一次的巴羅洛葡萄園分級。與拉蒂地圖相比,亞歷山大的地圖更深入具體,并且能在電腦等電子設備上流暢運行查看。
第三次分級——蓋洛尼地圖
之前,巴羅洛聯盟 (Barolo Consorzio)也以地理定義發布了相關地圖,他們著眼整個地區,并未區分葡萄園的優劣,但這為安東尼和他的團隊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起點。
他當初創辦了《皮埃蒙特報告》(Piedmont Report),重點介紹意大利皮埃蒙特產區的葡萄酒,曾轟動一時。2006年,他受到著名酒評家羅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的邀請,成為《葡萄酒倡導家》的編輯。后來,蓋洛尼離開了《葡萄酒倡導家》,自立門戶創建了Vinous網站。他帶領技術性團隊,把自己對皮埃蒙特產區的理論想法付諸實踐,設計出了帶有該產區葡萄園分級的交互式地圖。
三次分級共同之處
拉蒂列出了10個最佳葡萄園,稱之特級;亞歷山大以5星評出了9個最好的葡萄園,其中4個還列為超級5星;蓋洛尼也列出了自己認為的10個最佳葡萄園。他們的共同之處在于,都將布魯納特(Brunate)、瑟約古(Cerequio)和卡斯蒂格隆羅西(Rocche di Castiglione)3個葡萄園列為最高等級。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巴羅洛葡萄園并沒有官方劃分,以上三次分級是由三位葡萄酒專家分別設計出的一套分級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