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疆產區
新疆地區主要的葡萄產區包括吐魯番盆地的鄯善,瑪納斯平原和石河子地區。此區土壤為砂質土,氣候干燥,無病蟲害,有效積溫高,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糖份的迅速積累,但由于夏季溫度過高,成熟迅速,致使葡萄糖高酸低。盡管如此,一些地方仍不失為生產特色葡萄酒的好產區。
鄯善地區屬暖溫帶干旱區,年活動積溫4500-5000℃,熱量豐富,夏季炎熱干燥,最暖月平均氣溫高達28-34℃,晝夜溫差大,日照充足,降雨稀少,年降雨量20-50mm,水熱系數7、8、9、10四個月均小于1.5,靠坎兒井或天山雪水灌溉。鄯善位于吐魯番盆地的底部,近鄰火焰山,土壤為戈壁沙土、粉沙土或礫石壤土,透水透氣性強,漏水漏肥,鹽堿較重。
二、云南產區
云南地處云貴高原,地理位置在東經97°39′—106°12′,北緯21°9′—29°15′之間,境內多山、多河流、多湖泊。全省地勢大體上從西北向西南、東南、東北傾斜,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最高海拔6740米,地貌結構復雜多樣。云南屬亞熱帶高原型季風氣候,各地的年平均氣溫受海拔和緯度的影響差異很大。由于受太平洋和印度洋氣流的影響,這里四季變化不明顯,而干濕季分明,11月至第二年4月為旱季,晴天多、日照足、降水量少、日溫差大;5— 10月為雨季,降雨多集中在7—9月,雨量充沛、日溫差小,年降雨量500-2800mm。
云南省的釀酒葡萄主要分布在彌勒、蒙自、東川和呈貢等縣。世界優良釀酒葡萄品種除了東川和個舊有少量種植外,其它都集中在彌勒壩區的東風農場。該地地貌屬巖溶山原地貌,特征是山地高原為主,丘陵平臺鑲嵌其中,形成了面積較大的山中盆地。東風農場場區的土壤由礫巖和白云巖風化而成,土壤中有機質含量高,肥力中上等,非常適合葡萄的生長。
三、寧夏賀蘭山東麓
賀蘭山東麓地處銀川平原的西部,系黃河沖積平原與賀蘭山沖積扇之間的洪積平原地帶,總面積為362萬畝,其中有120萬畝適宜發展葡萄生產。屬中溫帶半干旱氣候區,年平均氣溫8.9℃,4-9月活動積溫3289℃,日照時數3029.6小時,年降雨150-200mm。這里沙礫結合型土質透氣極佳,土壤有機質含量高,加上干燥少雨,光照充足,年日照時達三千小時,晝夜溫差大,且西有賀蘭山天然屏障抵御寒流,東有引黃灌渠橫穿而過,可滿足葡萄生長各個時期的水份需要。
大量調查數據表明,在水熱系數、溫度、濕度等方面,這一地區比法國的波爾多地區更勝一籌。而且,在這里種植葡萄無病蟲害,具有香氣發育完全,色素形成良好,含糖量高,含酸量適中,產量高,無污染,品質優良的優勢,是一個得天獨厚的綠色食品基地。
四、膠東半島
膠東半島三面環海,氣候良好,四季分明,由于受海洋的影響,與同緯度的內陸相比,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
在溫度方面,半島西部高于東部,北部高于南部,沿海高于內陸,其中萊州、平度、蓬萊、龍口是高溫區,年平均氣溫12.0-12.6℃。其降水量在東部地區較多,西部的大澤山、萊州、龍口、招遠、蓬萊的降水量較小,在676.4mm左右。日照量從半島東部沿海向西北丘陵山地呈遞減狀態,西北的大澤山、龍口、蓬萊等地多達2834.43小時。然而在半島近2萬平方公里的地域內,由于各地的小氣候和土壤條件的差異很大,因此,又分為幾個不同的小區。
煙臺的傳統產區主要分布在蓬萊、龍口和福山等縣市,屬渤海灣半濕潤區,該地區年活動積溫3800—4200℃,無霜期180天以上,7月平均氣溫24℃左右,受海洋影響,近海及山地夏季氣溫不高,有利于葡萄色澤、風味發育。年降水量750-800mm,成熟季節降水偏高。適合晚熟、極晚熟釀酒品種的栽培,以意斯林、赤霞珠、法國藍、白玉霓以及白羽、佳利釀較好。
煙臺是我國近代葡萄酒工業的發祥地。早在1892年,愛國華僑張弼士在煙臺東山、西山購地近千畝,從歐洲及國內引進優質葡萄120余種,建成了國際名種葡萄基地。